天然气管道开始穿越“最硬”龙骨山
文章来源:来源:温州晚报    时间:2013.09.25

编者按 用上既清洁环保又价廉的天然气一直是温州人的期盼,实现这个愿望的日子现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为确保天然气到温后顺利开展天然气转换工作,让温州市民早日用上经济、安全、环保、高效的天然气,市燃气有限公司将联合温州晚报推出“天然气来了”系列报道,旧小区管网建设工程进展如何?使用天然气需要注意啥?天然气转换如何进行?我们将为你一一解答。

今日上午开始,龙骨山上京隧道山体岩石层540余米天然气管道将进行最后“穿越”,穿越需耗时两天。在此之前,穿越孔洞已经打通,虽有7米的偏差,但仍处于合理范围之内。

今天上午的施工现场,18辆吊车已在隧道旁的公路上排成长龙,每辆车之间间隔约30米,吊车长臂伸入天空,共同将直径61厘米,长约560米的管道吊离地面一米多,并保持平稳。在管道的尽头,施工人员正将管头对准洞口,准备将管道拖入孔洞内。在孔洞另一头,钻机用牵引力将管道往孔洞内拖进,这部分工作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次的成功穿越将标志着瓯海大道东段燃气输配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温州市区已基本具备迎接天然气的条件,待省内上游天然气到达温州,即可畅通无阻地送入千家万户,开启属于温州的天然气时代。□温州晚报记者 范晨 见习记者 高寒潇 制图 韩驰 摄影 魏一晓

龙骨山穿越背后难点大揭秘

在工程建设专家眼里,天然气管道穿越龙骨山是一道“难题”。龙骨山上京隧道的主、辅两条隧道之间只有28米宽的间隔,天然气管道要从这里准确无误地穿越540米;山体中遍布高硬度的岩石层,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管道在穿越过程中极易被划出一道道口子,埋下安全隐患……

■难点一:方案

再三讨论决定定向穿越

龙骨山隧道钻孔前,专家们提出了三种方案。

第一种是盾构方式,“用盾构的方式穿越,时间成本和施工成本都太大,而且难度高。”市燃气有限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剑敏说。

第二种是沟埋方式,即挖地沟走管线,但很快又被否定了,因为它的施工周期无法预计且受环境影响极大。

第三种方案是定向穿越技术。首先是钻出一条导向孔,孔径只有32厘米。随后进行扩孔,天然气管道的管径为61厘米,但地下管道管径应达到它的1.3-1.5倍左右。最后是回拖,将事先焊接好的管线从出土点入洞,经过扩好的孔洞,从入土点出来,完成穿越工程。

穿越方案经过专家组再三分析、论证,最终采用了工期较短的定向穿越方案。

■难点二:岩层

龙骨山岩层省内最“坚硬”

龙骨山上京隧道钻孔时遇到的最头疼的问题,便是龙骨山岩层的硬度。此次穿越工程段所经过的龙骨山山体岩层结构多样,其中占据岩层大部分的是高硬度熔结凝灰岩。

据检测显示,高硬度熔结凝灰岩的最大饱和抗压强度值达到155.6Mpa,平均值101.61Mpa。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岗岩,其最大饱和抗压强度值基本都在100Mpa以下,可见龙骨山岩层之“硬”。在龙骨山这样的硬度岩层状况下搞管道穿越施工,有关专家称这在国内同类工程中是极为罕见的。

钻头在导向孔穿越过程中需要穿越如此高硬度的岩层,钻头方向就不好控制,不容易按设计好的轨迹运行,而且在定向穿越过程中容易发生“卡钻”事故。

难度还不止如此,钻孔后还需要逐步扩大孔洞,直到孔洞直径达到90厘米以上,这个宽度大致可容一个五六岁的小孩顺利通过。

■难点三:方向

“导盲犬”岩层内指方向

此次穿越工程在瓯海大道龙骨山上京隧道北侧的两条主辅隧道之间的山体内进行,这两个隧道的间距仅为28米左右,所以要确保天然气孔洞不逾越28米的范围,对导向定位的要求非常苛刻,稍有偏差就会导致两边的导向孔难以成功对接。

所以在穿越的钻头上,安装了一个神秘武器——磁波发射仪器,它就如同钻机的“导盲犬”,通过它,地面上的人工磁靶发出的磁场,能让地面上的人精确知道钻头在山体底下的位置。

开钻当天,工程人员需要在山体周围布置诸多磁场线圈。由于上京隧道里车辆往来发出的磁场会对布置的磁场现场产生干扰,工程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难点四:保护

天然气管道穿防腐“外套”

在之前的几次试回拖中,工人冲掉回拖上来的管道上的泥浆后,发现防腐层被严重划伤,这意味着回拖失败。

张剑敏说,如果管道的防腐层被破坏,长期裸露在泥水中的管道将被加速腐蚀,会给今后的安全供气埋下了极大隐患,因此最后穿越时一定要一次性保证管道完好无损地穿越龙骨山。

建设方决定采用光固化套保护技术,即在原管道防腐层上包裹三层高强度酯膜,通过紫外线的照射后,使其坚硬无比,利器也很难将其划伤,从而起到保护管道腐蚀层的作用。张剑敏说,他曾拿着一把瑞士军刀,使劲地在防腐层上划,不见痕迹,这才放下心来。经检测,管道使用寿命可超过50年。


备案号:蜀ICP备14016033号-1 版权所有DSI SC 2008-2015大